通知公告
科创会客厅 | 人工智能(AI+生命健康)专场等您来!
发布时间:2024-04-13        浏览次数:10

为加速推动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定期举办“科创会客厅”,面向市场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本期围绕复旦大学人工智能领域(AI+生命健康)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搭建“技术+产业+投资”三方交流平台,开展多方合作,汇聚市场资源,培育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生态。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活动时间:

2024年4月18日(周四)13:30-16:30

活动地点: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一楼B104杜定友多功能厅 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报名方式:

长按或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报名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4月17日17:00(若报名人数达到场地上限80人,提前截止报名)

欢迎对复旦大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合作意向的产业方、投资方报名参会!5个路演项目,简介如下:


项目1:智能神经电子药物  

主讲人:王守岩 教授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健康老龄化智慧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基础与转化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分会主任委员,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专委会委员。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十余项。

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面向脑疾病智能诊疗领域在脑机接口神经调控、远程数字医疗领域开展了二十余年研究与技术研发,建立了神经信号实时感知、建模、刺激融合的智能化神经调控平台,自主研发了脑机交互经颅直流/交流脑刺激设备以及治疗效果评估的脑电、肌电、心电、运动等多生理参数可穿戴设备,研发了脑健康数字感知与干预平台,支撑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实施,并与华山医院、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合作开展前沿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及其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本项目将复旦大学王守岩教授团队在神经调控、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脑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核心关键技术进行转化,目标产品为智能神经调控设备与系统,面向脑疾病异常脑功能精准调控,研发脑机交互智能神经刺激与管理系统,包括融合脑电采集-计算建模-刺激闭环功能的脑机交互智能神经调控设备,集成了可穿戴设备、认知评估、个性处方等功能的“复旦数字脑健康平台”,形成治疗-评估-管理智能化闭环系统,为脑疾病治疗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神经调控电子药物产品。

目前产品硬件已达到可量产阶段;软件已上线,可在华为、苹果等官方应用市场下载,面对大健康群体客户的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完成。未来还将针对疼痛,老年痴呆进行相关管线的研发与产品落地,开发出适合院内和院外使用的神经调控类智能电子药物产品。


项目2:两种新型穿戴式智能设备——肺功能监护设备和儿童遗尿预警设备  

主讲人:刘骁 教授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主持了中国、英国、日本、美国共10余项侵入式神经调控芯片和可穿戴式的智能医疗电子系统的研发。2018年被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院授予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ellow。2021年获得日本大川研究助成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研究方向包括脑机接口系统、神经调控、医疗芯片设计和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项目简介

1)基于人工智能的肺功能监护设备:

本项目与传统医学影像技术相比,如X光、CT和核磁共振等,电阻抗断层成像具有时间分辨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

项目致力于研发下一代智能化电阻抗断层成像肺功能监护设备,通过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使设备更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快的成像率和更高的测量准确度。

该款新型肺功能监护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的、连续的、无创的肺功能监护,从而有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决策准确性,节约个人与医疗机构的成本。

2)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遗尿预警设备:

持续的遗尿症会对当事儿童及其监护人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市面上的儿童遗尿监护装置仅能实现对遗尿事件发生后的报警,因其不具备对遗尿行为发生前的预警能力,因此不能有效得对遗尿行为进行纠正。

项目组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可穿戴智能感知设备,基于无创的超声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膀胱充盈状态,并采用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膀胱当前的充盈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在遗尿前及时提醒儿童和家长。


项目3:一种实时脑电反馈智能算法驱动的脑卒中可穿戴EEG-TMS一体化评估-治疗设备  

主讲人:王晶 青年副研究员

专家介绍

从事类脑智能算法、智能器件、仿生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同时担任国药器械联聘科学家,研究院大健康赛道产学研转化负责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创业导师,负责科研成果在企业的落地转化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刊Nature communication和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SCI论文15篇,申请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14项。

项目简介

脑控算法模型及相应的柔性可穿戴脑电控磁疗一体化软硬件设备-EEG-TMS一体化评估-治疗帽体系,结合华山医院康复科积累多年脑卒中脑机接口训练、脑电与康复数据,构建了脑电算法调控的脑机交互EEG-TMS医疗设备—临床验证—产业化应用的闭环,旨在提供一个与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实时匹配的治疗方案。

目前已将成熟的经颅磁刺激技术成功结合到可穿戴脑磁帽上实现脑电控脑磁。该装置实时采集运动区8通道脑电信号,分析受试者脑功能状态,根据实时数据反馈即时匹配TMS磁疗方案。针对人体大脑运动区的C3(患侧)施加高频兴奋性刺激、C4区(健侧)施加低频抑制性刺激,以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来促进运动恢复。脑卒中患者使用该装置后对于肢体康复有良好的成效。


项目4:胎儿脑健康AI辅助诊断系统  

主讲人:赵兴明 教授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江国际脑库执行主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Senior Member、IEEE SMC TC on Systems Biology Co-Chair、IEEE SMC Shanghai Chapter Chair、ACM SIGBio China Vice Chair、CCF 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生命与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等。

承担了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在Nature、Cell Metabolism、IEEE TPAMI、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类)二等奖(2018年)。

项目简介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 5.6%,其中神经系统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缺陷之一,发生率约为1%,占先天性胎儿畸形总数的20%左右。关注胎儿或新生儿脑部发育成为产前筛查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胎脑MRI已成为重要的产前影像检查手段之一,也是出生缺陷二级防控的重要筛查手段。胎脑MRI能够提供超声之外更多的细节信息,尤其对产前超声存疑但尚不能确诊的胎儿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项目已初步完成胎脑MRI智能检测算法,可精确定位、分割胎儿脑区及检出涉及胎脑发育异常的多项指标,一站式生成面向临床的胎脑AI结构化检测报告。最终实现科研、临床、脑影像多模态分析为一体的科室级影像全流程分析方案。


项目5:大模型时代的新引擎——融合知识的AIGC  

主讲人:颜波 教授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负责人和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文化和旅游部“数字文化保护与旅游数据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重点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华为基金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曾任IEEE Trans. on CSVT编委、IEEE JETCAS期刊客座编委;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和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

项目简介

项目通过融合领域知识,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处理和图像视频的智能生成,特别在孪生能力、编辑能力和衍生能力这三大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首先,孪生能力通过高效的图像和视频放大技术,让人眼“看的清”。我们的AI Zoom技术在华为系列旗舰手机上成功应用,显微镜增强基础模型登上Nature子刊。其次,编辑能力显著提高内容的可用性,让机器“算的准”。我们的监控视频浓缩系统成功应用于公安系统,让搜寻时间减少99%。最后,衍生能力解决数据头部冗余尾部稀缺问题,让大模型“训的好”。我们的数据高效医疗大模型仅需16.7%的真实数据量,内镜智慧眼系统应用于三甲医院,近4年约8万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