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获奖成果:1、获奖项目:较低级别脑胶质瘤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所获奖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毛颖;院系:附属华山医院2、获奖项目: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所获奖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姜育刚;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3、获奖项目:麻醉策略影响周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所获奖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缪长虹;院系:附属肿瘤医院4、获奖项目:IDH突变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及分型应用所获奖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毛颖;院系:附属华山医院5、获奖项目:面向临床手术的服务链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所获奖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戴伟辉;院系:管理学院6、获奖项目:祛风通络及其演变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所获奖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蔡定芳;院系:附属中山医院7、获奖项目:COPSS表达与乳腺癌/卵巢癌耐药之间关联研究所获奖项:上海抗癌协会科技奖;奖项级别:一等奖;完成人:卢仁泉;院系:附属肿瘤医院8、获奖
近日,2022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答辩会暨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议举行。本届上海医学科技奖授予一等奖项目7项,二等奖项目18项,三等奖项目26项,成果推广奖获奖3个,社区卫生奖2个。
2022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候选项目答辩会暨上海医学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委员会议于2023年4月19日在上海市医学会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届医学科技奖通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初评、复评、终评答辩,经上海医学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批准,最终授予一等奖项目7项,二等奖项目18项,三等奖项目26项,成果推广奖获奖3个,社区卫生奖2个。在本次评比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共获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影响肝癌预后的分子靶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董玲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影响肝癌预后的分子靶点研究》获得2022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在沈锡中、董玲主任团队2015年获得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磁性纳米微球在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项目的基础上,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陈舌教授团队,继续将自主研发的多组学平台扩大应用于大样本肝癌队列,明确术后重点监测对象,指定个性化随访和治疗措施,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1)鉴定了影响肝癌预后的关键分子靶点,建立肝癌复发预测模型,突破了传统TNM分期和AFP预后局限。(2)针对肝癌治疗策略的选择缺乏有效指导标志物
日前,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周杰,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级会议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上发表文章,并获得大会杰出论文奖。周杰曾将机器人情感分析作为自己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他希望使人工智能胜任更复杂的任务,让机器不仅仅拥有智商,也能够拥有情商。2021年6月,周杰进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从不给定的实体中去判断情感是该团队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受此启发,周杰开始尝试在信息提取领域中做与情感结合的研究,率先优化“子任务”。日前,复旦大学物理学流动站周晨升,作为实际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马余刚院士团队科研工作,首次在RHIC-STAR国际合作的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了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方向,相关成果于1月1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周晨升,2019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物理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日前,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复旦大学获得多个奖项。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物理学系教授石磊均获得突出贡献个人奖;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郑正的“流域污染控制系列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木清获得先进个人奖。其中,突出贡献奖是金桥奖的最高奖项,获评难度非常高,复旦大学首次获得两枚突出贡献奖个人奖,具有特殊意义。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定、批准设立的全国技术市场的最高奖项,是原国家科委设立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的延续。“金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以奖励在全国技术市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兴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百篇(通讯作者)、在技术创新领域更是成果丰硕:曾主持创制我国首枚“可降解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多项发明,实现我国心脏瓣膜微创技术的重要突破;近年来,葛均
11月15日,由商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24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正式开幕。
日前,魏大程老师在沈阳参加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代表项目团队领取了“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奖)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19年,下设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三个子奖项,用于鼓励和表彰在化工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本奖励接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监管和指导。获奖项目名称为“二维原子晶体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及结构调控”,完成单位包括复旦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项目完成人为魏大程、魏大鹏、杨俊、刘冬华、陈小松、申钧、刘云圻。其中,刘冬华和陈小松在项目完成期间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后。该项目发现了二维原子晶体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过程中的可逆反应动力学平衡机制,研制了分布式多腔室PECVD二维原子晶体连续生长的工业设备,建立起一套结构与物性调控的化学工艺,实现了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可控制备以及在晶体管、光电转换、柔性传感领域的应用。本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6篇,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项,其中3项专利实现转化;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英特尔之星、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
5月19日,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复旦大学在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同时获一等奖7项,创历史新高,另获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以复旦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共计20项(人)。201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复旦大学获奖清单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徐文东教授为一名来自德国的脑瘫患儿母亲讲解手术原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2012年恢复特等奖评选以来,时有空缺,至今仅有10项成果获此殊荣。2019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教授徐文东团队的“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项目荣获特等奖。该项目以突破性思维引领颠覆技术,通过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将瘫痪上肢神经移位连接到同侧健康大脑,实现“换中枢”的目的,不仅实现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更打破了“肢体是由对侧大脑半球支配的,成人大脑是固化不变的”传统神经科学理论,巩固了我国在肢体功能重建及显微外科领域的世界“领跑”地位。7项一等奖成果中,包含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