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推动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定期举办“科创会客厅”,面向市场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本期围绕生物医药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搭建“技术+产业+投资”三方交流平台,开展多方合作,汇聚市场资源,培育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生态。
活动时间:2023年4月21日(周五)13:30
活动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报名后通过邮件通知具体地址)
报名方式:长按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4月18日(周二)
欢迎对复旦大学创新药有合作意向的产业方、投资方报名参会!
本次路演项目介绍如下
1、新型手性β-内酰胺类微管蛋白聚集抑制剂的研究
主讲人:复旦大学药学院 王洋 教授
研究领域: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结构改造与成药性研究
项目简介:恶性肿瘤的治疗面临着耐药和毒性问题,尤其在晚期和难治性患者中尤为常见,一般的化疗药物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患者还会经历化疗痛苦的副作用,大大影响生活质量。课题组此项成果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结构新颖性、成药优异性,药效数据完整、安全性好等特点,有明确和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
2、血脂代谢异常性疾病的药物开发
主讲人:复旦大学药学院 古险峰 教授
研究领域:药物合成及化合物结构优化
项目简介:血脂代谢异常疾病患者人群广,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发病率超过25%,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目前主要是应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治疗,但约有30%的人群难以从中获益。课题组研发的此类候选化合物主要针对血脂代谢异常30%特定不耐受人群,具有成药潜力,可开发出兼具疗效和安全性的新一代降血脂药物。
3、靶向HTR1A的抗肿瘤药物发现与研究
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金伟 教授
研究领域:临床发现和药物设计
项目简介:实验工作首次发现,抑郁相关基因HTR1A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HTR1A是一个全新的明确的肿瘤治疗靶点,机制已研究清楚。使用HTR1A的激动剂(维拉佐酮)或去甲基化药物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体内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体积。
在此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全新化学结构的维拉佐酮衍生物,筛选实验发现有4个维拉佐酮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对乳腺癌、宫颈癌、胶质瘤、肺癌、胰腺癌等一些肿瘤的IC50低于一线抗肿瘤药物顺铂,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已对其中2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肿瘤作用申请专利,如开发成功,这些系列衍生物将成为我国自己发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肿瘤药物。
4、细胞程序性坏死及焦亡的调控机制研究及药物开发
主讲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继喜 教授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项目简介:围绕三个基因靶点,拓展于细胞炎性坏死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阐明程序性坏死及焦亡在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ALS等)中发挥功能的作用机理;系统整合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小鼠模型等技术和方法,开发基于细胞炎性坏死相关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