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上新!复旦8月科研成果 | 科研速递
发布时间:2023-09-24        浏览次数:21


图片


数学物理领域

1.物理学系晏湖根课题组实现了天然双曲等离激元的宽频段调控

图片

8月9日,物理学系晏湖根教授课题组在双曲极化激元的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基于该表征方法,该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王冲特别研究员课题组、南京大学宋凤麒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Mo元素掺杂和变温的方式,对WTe2的双曲等离激元进行调控。相关成果以“Tunable optical topological transitions of plasmon polaritons in WTe2 van der Waals films”为题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


新闻链接:

https://phys.fudan.edu.cn/cf/9b/c7609a511899/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3-01244-w

2.物理学系田传山课题组揭示栅极可调悬浮石墨烯-水界面的结构演变

图片

8月30日,物理学系、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传山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目为“Structure evolution at the gate-tunable suspended graphene–water interface”。


该研究工作表明,无衬底的原始石墨烯对于揭示石墨烯-电极界面的内在微观结构至关重要。悬浮的石墨烯可以很容易地被电催化剂修饰,例如铂和金纳米粒子,以促进电化学反应。因此,具有优异机械强度和电可调性的大尺寸无衬底MLG,为研究石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界面物质及其反应动力学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Z0npgeXSUqCZVcVTmomqw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374-0


化学材料领域

1.化学系赵东元课题组通过“软-硬”次序组装策略制备二元有序孔结构

图片

8月23日,化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赵东元院士课题组在Matter期刊上发表了题为“Bimodal ordered porous hierarchies from cooperative soft-hard template pair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一种“软”胶束(三嵌段表面活性剂F127/聚多巴胺)和“硬”刚性颗粒(胶体SiO2纳米球)相结合的协同“软-硬”次序组装策略,避免了目前亚稳态软胶束组装的不适配,实现了多元介观单元的集成组装制备二元有序孔结构,所得产物具有高度可控、有序的二元规律性及优异的孔隙率。该工作有望为组装集成介观结构、多尺度纳米结构和复杂层级结构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d6hF5yF4NQCDJkeJ_l7_A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3.07.024

2.材料科学系方晓生课题组发表低维宽禁带半导体用于紫外光探测器的研究综述

图片

8月18日,材料科学系方晓生课题组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Low-dimensional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s for UV photodetectors”的综述论文。低维宽禁带半导体的紫外光探测器在成像、通讯、多光谱探测、弱光探测、可穿戴电子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聚焦于低维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探测器领域的进展、挑战和展望,讨论了宽禁带半导体如何在材料设计、维度工程、器件工程等方面调控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并阐释了材料生长、器件结构和应用场景的内在联系。


新闻链接:

https://mse.fudan.edu.cn/cf/13/c22913a511763/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78-023-00583-9

3.高分子科学系生物大分子课题组揭示再生丝素蛋白“液-液”相分离溶液的剪切固化机制

图片

近日,高分子科学系生物大分子课题组通过构建再生丝素蛋白的“液-液”相分离溶液,成功模拟了天然纺丝原液的 “剪切固化”特性。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此类“液-液”相分离溶液的剪切敏感性为其自身属性,且由分子链内/分子链间氢键作用所决定,与浓度和化学环境等并无明确的关联。文章以“Bridging Biocondensation and Biomimetic Fibrillation by Regulating Intra- and Interchain Hydrogen Bonds in Artificial Biomacromolecular Condensates”发表在ACS Macro Letters上。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9abv2mnhx2V6KW4tAsdkw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lett.3c00172


信息领域

1.信息学院詹义强课题组通过绿色溶剂辅助钙钛矿单晶再溶解策略得到高质量α-FAPbI3钙钛矿

图片

近日,信息学院詹义强与蔚安然课题组采用绿色溶剂辅助(GSA)方法合成了厘米尺寸的α-FAPbI3单晶,作为制备钙钛矿薄膜的高纯度前驱体,并利用原位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监测了FAPbI3在PSCR过程中的相变过程。相关成果以“Intermediate Phase Free α-FAPbI3 Perovskite via Green Solvent Assisted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 Redissolution Strategy”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该项研究进展进一步拓展了PSCR过程在相形成和晶格应变释放方面的功效的认识,同时也为钙钛矿光伏原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型绿色低成本溶剂。PSCR策略有效地改善了F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晶并抑制了非辐射复合,将器件效率从22.08%提高到23.92%,同时,器件Voc显著提高。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2298


地球科学领域

1.大气系吴志伟课题组揭示mega型和赤道型拉尼娜背景下西北太平洋BSISO活动的显著差异

图片

8月24日,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吴志伟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基于两类新型拉尼娜(mega和赤道型拉尼娜)背景,以海洋性大陆地区BSISO事件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BSISO活动在西北太平洋(WNP)的显著差异。结果发现,在滞后15天时,相对于mega拉尼娜夏季,赤道型拉尼娜夏季WNP地区次季节整层积分水汽更加充沛,次季节向外辐射长波辐射更弱。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BSISO的传播机制,为探究BSISO和年际信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期刊上。


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382-023-06924-2


生命医学领域

1.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课题组发现过长CAG重复RNA相分离及相变影响细胞全局翻译

图片

8月17日,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课题组同合作者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罗寿青、清华大学李丕龙等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Gelation of cytoplasmic expanded CAG RNA repeats suppresses global protein synthesis”的文章,证实了包含过长CAG重复序列的RNA在细胞质内的胶体化,并发现该胶体化过程可通过“囚禁”重要的翻译延伸因子eEF2从而导致细胞全局蛋白质合成速度的下降。研究进一步在动物实验中提示含过长CAG重复序列RNA的胶体化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表型及神经电生理变化。


新闻链接:

https://life.fudan.edu.cn/cd/b2/c28140a511410/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3-01384-5

2.生命科学学院甘建华课题组报道非洲猪瘟病毒复制通路蛋白的结构

图片

8月17日,生命科学学院甘建华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962R prote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的文章,报道了非洲猪瘟病毒来源的C962R蛋白与DNA复合物的结构,阐明了C962R催化DNA解旋以及DNA引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该实验表明,尽管ASFV的DNA复制通路蛋白遵循经典的催化机制,这些蛋白可能含有一些独特的结构特征,为ASFV特异性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新闻链接:

https://life.fudan.edu.cn/ce/bd/c28140a511677/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d677

3.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组揭示真核生物减数分裂特异重组酶DMC1的泛素化及降解机制

图片

8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CFRMF mediates degradation of the meiosis-specific recombinase DMC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真核生物中揭示了减数分裂特异重组酶DMC1受到泛素化修饰并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的分子机制,并证实了DMC1的稳态维持是保证同源染色体发生重组和交换的基础。该研究首次在鉴定到了减数分裂功能性F-box蛋白RMF1/2,揭示了RMF1/2介导DMC1的泛素化并通过26S蛋白酶体降解的分子机制。


新闻链接:

https://life.fudan.edu.cn/cf/d5/c28140a511957/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799-5

4.生命科学学院王轲课题组揭示木乃伊表型与祖先之谜 深肤色、秃顶及中东农民祖源

图片

8月16日,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轲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Genomics杂志发表研究成果“High coverage genome of the Tyrolean Iceman reveals unusually high Anatolian Farmer ancestry”。该研究以冰川木乃伊奥茨为研究对象,构建高质量古代全基因组,解析冰人奥茨的遗传信息,精细华重建冰人奥茨的生前表型特征、并追溯其祖先来源。该研究精细化矫正了冰人的祖先来源,并揭示其生前表型特征。阐明冰人奥茨可能来自于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群体,该群体的祖先可能由中东安那托利亚直接迁徙而来,与东欧游牧人群完全无交流,与当地狩猎采集人群存在非常少的基因交流。


新闻链接:

https://life.fudan.edu.cn/cd/89/c28140a511369/page.htm

论文链接:

10.1016/j.xgen.2023.100377

5.基础医学院汤其群/刘洋课题组揭示细胞因子CLCF1抑制棕色脂肪细胞产热新机制

图片

8月7日,基础医学院汤其群/刘洋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CLCF1 signaling restrains thermogenesis and disrupts metabolic homeostasis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brown adipocyt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细胞因子CLCF1在棕色脂肪组织非颤抖产热中的抑制作用,发现了CLCF1结合并激活CNTFR信号、增强STAT3信号抑制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抑制棕色脂肪组织功能活化的新调节路径,阐明了细胞因子CLCF1调控棕色脂肪细胞代谢的新功能和新机制,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和维持系统性代谢稳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新闻链接:

https://basicmed.fudan.edu.cn/cd/78/c36398a511352/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5717120

6.基础医学院吴健课题组揭示衰老肝星状细胞分泌蛋白成分对慢性肝损伤时肝细胞恶性转化的不利影响

图片

近日,基础医学院吴健课题组以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慢性演变过程为基础,关注在单纯脂肪肝→NASH→纤维化→异型变→肝细胞肝癌进程中肝星状细胞衰老的动态变化,采用非标记质谱蛋白组学技术定量分析衰老肝星状细胞的完整分泌表达谱,并通过共培养和3D微器官等技术,判断衰老肝星状细胞特征分泌蛋白组分对肝细胞行为及命运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Secretome of Senescent Hepatic Stellate Cells Favor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from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Fibrotic Progression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题在Theranostics发表。


新闻链接:

https://basicmed.fudan.edu.cn/cd/b5/c36398a511413/page.htm

论文链接:

DOI: 10.7150/thno.85369

7.脑科学研究院高艳琴课题组和许智祥课题组发现HSPB2调控自噬促进脑外伤后轴突再生和感觉运动功能重塑

图片

8月22日,脑科学研究院高艳琴课题组和许智祥课题组与华山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合作,发现TBI后急性期神经元内HSPB2表达瞬时升高;HSPB2增强了神经自噬,并通过形成HSPB2/BAG3/SQSTM1复合体参与选择性自噬,诱导轴突异常堆积的蛋白βAPP的清除来促进TBI后的长期神经再生与修复;进一步研究表明TBI后急性期的神经自噬对长期的神经可塑性与重塑至关重要。研究结果于在线发表在JCI Insight杂志上。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23/c2474a135981/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72/jci.insight.168919

8.生物医学研究院陈飞课题组揭示转录与基因组稳定性“双重质控”新机制

图片

8月9日,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陈飞课题组与浙江大学陆华松课题组合作,在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文章“R-loop dependent 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ion ensures genome stability ”(R-loop依赖的启动子近端转录早期终止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该研究首次发现了INTAC复合物与单链DNA识别复合物SOSS稳定结合并形成SOSS-INTAC复合物;该复合物以凝聚体的形式通过调控细胞内R-loop的水平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是基因转录与基因组稳定性交叉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性发现。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09/c2474a135881/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15-5

9.附属肿瘤医院宋少莉课题组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开发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图片

8月19日,附属肿瘤医院宋少莉课题组在核医学顶级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发表了文章。该研究采用团队前期开发的多任务深度学习生存预测模型(DeepMTS),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图像进行联合生存风险评分和肿瘤分割,通过整合DeepMTS-Score、AutoRadio-Score和临床数据,构建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诺莫图模型(MTDLR),从而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实现更好的患者风险分层,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潜在的指导。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28/c2474a136028/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00259-023-06399-7

10.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右位心的患病阈值和多因素遗传模式

图片

8月3日,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傅启华教授、洪海筏主任医师及华大基因张建国研究员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Rare Loss-of-Function variants reveal threshold and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of Dextrocard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右位心中存在罕见LoF变异个数所决定的患病阈值这种多因素遗传模式。同时基于斑马鱼模型证实了核心基因对心脏畸形的遗传效应显著大于外围的关联基因,丰富了对复杂疾病全基因组模型下核心基因遗传贡献的理解。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22/c2474a135963/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08.005


交叉科学领域

1.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贾天野/冯建峰团队揭示吸烟行为起始和维持的神经行为学基础

图片

8月15日,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贾天野研究员和冯建峰教授联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vmPFC gray matter volume and smoking initiation in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对于吸烟行为形成的早期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度的解析。研究团队利用IMAGEN项目在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的四个欧洲国家的青少年纵向随访影像遗传学数据,通过群体分层、交叉滞后检验、孟德尔随机因果推断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吸烟和大脑发育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21/c2463a135952/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079-2

2.类脑研究院张捷课题组发现儿童青少年内、外化精神障碍及其共病的模态特异性影像标志和神经机制

图片

8月4日,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捷课题组联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剑桥大学等合作团队,以“Neurodevelopmental risk and adaptation as a model for comorbidity among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disorders: genomics and cell-specific expression enriched morphometric study”为题在BMC Medicine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这种变异模式与宏观行为学、微观基因细胞学的关联,为发现共病人群更敏感的影像标志,理解青少年精神疾病共病的机制提供了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3/0811/c2463a135897/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3-02920-9

3.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合作研究揭示寒潮可显著增加我国人群急性心梗发作风险

图片

8月23日,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团队和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团队,基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开展了一项寒潮与急性心梗发作的全国流行病学研究。该研究分层结果显示,寒潮对心梗发作的影响在我国非供暖区显著,在供暖区则不显著或明显减弱。相关研究成果以“Cold spells and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ationwide case-crossover study in 323 Chinese cities”为题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新闻链接:

http://sph.fudan.edu.cn/a/2252

论文链接:

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