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科创会客厅 | 新能源专场等您来!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29


为加速推动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定期举办“科创会客厅”,面向市场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本期围绕复旦大学新能源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搭建“技术+产业+投资”三方交流平台,开展多方合作,汇聚市场资源,培育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生态。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


活动时间:

2023年11月13日(周一)13:30-16:30


活动地点: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一楼B104杜定友多功能厅 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报名方式:

长按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报名信息


图片


报名截止时间:11月12日17:00(若报名人数达到场地上限80人,提前截止报名)



欢迎对复旦大学新能源项目有合作意向

产业方、投资方报名参会!


5个路演项目,简介如下

1

分步电解水---绿氢制备的新途径

图片

主讲人:王永刚 教授

项目简介:

可再生能源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结合是实现可持续制氢的最佳途径,然而,传统电解水技术中解决氢-氧同时、同步、同地产生的问题必须依赖于膜分离技术,大幅限制了氢-氧分离和氢气异地运输的灵活性,并阻碍了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与电解水技术的直接结合,例如,风能、太阳能必须经过储能系统平滑稳定后,才能用于驱动现有广泛商业化的碱性电解水,这大大提升了制氢成本。

项目基于电池电极反应的分步法电解水制氢技术,首次采用商业化的电池电极作为固体氧化还原电对,通过电池电极的可逆电化学反应将现有电解水过程拆分为制氢和制氧分立步骤,实现在无膜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分时、分地交替制备,提升了电解水制氢的灵活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向氢能的直接转化,有望直接利用间歇且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直接电解制备高压、高纯氢气,提供绿氢制备的新途径。


2

面向电池应用的功能介孔碳材料

图片


主讲人:张威 副研究员

项目简介:

功能介孔碳材料是指孔径在2-50 nm的多孔碳材料,其具高的比表面积(>1000 m2/g)和均一的孔径等特点,是化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及其交叉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及应用”为基础,面向电池应用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从基础研究层面,建立了功能介孔碳材料结构和功能调控方法,实现了功能介孔碳材料的可控和精准制备,并进一步揭示了在电池领域中物质和电荷在功能介孔碳材料中的输运规律。第二:从工程技术层面,优化了介孔碳的生产工艺,降低了介孔碳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功能介孔碳材料的吨级制备,摸索了规模化制备的规律,形成了标准工艺包。第三:从产品开发层面,基于功能介孔碳的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大孔径和孔容的特点开发了高性能的介孔碳导电剂、介孔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和硬碳负极材料。


3

海上风电MW级轴向磁场发电技术与装备


图片





主讲人:王瑜 青年副研究员


项目简介:

项目专注于海上风力MW级轴向磁场发电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通过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轴向磁场电机结构,有效提高海上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密度,具备更低的制造与维护成本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助力构建更为低碳可靠高效的能源体系。


4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图片

  

主讲人:王飞 青年研究员


项目简介: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而且钠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因此,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是下一代储能电池的重要技术。而钠离子电池的成功产业化,需要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开发入手,利用钠离子的本征特性,开发新型正/负极材料,优化电池结构设计,真正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优势,推动其产业化。


5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图片

  

主讲人:张善端 教授

项目简介:

采用电磁波与紫外光联用的方式合成乳化剂,研制了全自动化的乳化剂合成设备,乳化剂应用于乳化沥青可实现乳化性能长期的稳定性,乳化沥青可3年不沉降破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重防腐乳化沥青产品已在集装箱重防腐、防水材料、沥青路面铺设等领域得到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