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科创会客厅 | 精密仪器专场等您来!
发布时间:2024-12-01        浏览次数:23

为加速推动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定期举办“科创会客厅”,面向市场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本期围绕复旦大学“精密仪器”领域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搭建“技术+产业+投资”三方交流平台,开展多方合作,汇聚市场资源,培育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生态。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活动时间:2024年12月5日(周四)13:30-16:30

活动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一楼B104杜定友多功能厅,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报名方式:长按或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填写报名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12月4日17:00(若报名达到场地上限人数,提前截止报名)

欢迎对复旦大学“精密仪器”领域有合作意向的产业方、投资方报名参会!

5个路演项目,简介如下

项目1:功率脉冲技术及相关应用

主讲人:刘克富,教授

专家介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曾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英国Strathclyde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引进复旦大学至今。现任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分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专委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功率电子学,电磁生物医学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重点基金,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和受理专利30余项。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率先提出了高压脉冲恒流源概念和实现方式,研制的可调制高压脉冲电源系统实现了全固态器件超高压输出(240kV),具备高纬度的脉冲波形调制能力,开发了多种类型的高功率脉冲电压源、脉冲电流源,相关技术在高功率激光雷达、高频电场软组织焊接技术、药物递送细胞治疗等领域均转化了实际应用。

项目2:早期肿瘤筛查系统--多指标光声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讲人:刘超,青年副研究员

专家介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数字医学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国家教育部海外引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上海市浦江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尤其是光声成像技术与仪器,并开展转移转化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Light Sci. Appl.、Adv.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专任委员。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研制了一种基于单光源的多光谱高速光声显微成像系统,具备多波长、高速切换、高重频、可识别单细胞等性能优势,能够实现对肿瘤微环境内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血流速度、淋巴浓度等多个生理指标进行动态跟踪成像,用于研究早期肿瘤生长过程中对周围微环境的影响机制。此外,项目团队提出了一种生物多指标信息的提取方法,使得上述系统不仅具备生物信息的提取能力,还在量化准确度、量化对比度和量化速度等方面有所提升,可同时得到10个以上血管指标,并缩短血流速度测量时间到亚微秒内,比传统测量方法提高100倍以上。目前已构建五波长光纤激光器的实验室样机,并在小型动物模型中实现了多功能性脑成像、淋巴成像、以及肿瘤血管成像。 

项目3:科研级光学显微镜:多光子神经成像和全息光刺激系统

主讲人:董必勤,青年研究员

专家介绍: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PIE、Optica、中国光学学会会员,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副主编。曾获2017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美国科学院院刊科扎雷利奖,2019年Bruker Nano Surfaces卓越银奖。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交叉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

项目简介:团队通过多光子成像和调控技术的结合,突破了全光闭环神经科学研究存在的技术瓶颈,硬件层面研制了完全国产化的“多光子成像和全息光刺激系统”,能够实现对深层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并配合全息光刺激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元的精确控制和调控。同时,团队开发了“在线神经元群分析程序”,国际上首次引入实时深度学习图像降噪、生成对抗网络超分图像重建、深度学习神经集群分析算法,实现高速、大视场、高信噪比、高分辨率、三维立体成像和同步的自适应全息光遗传学刺激。

项目4:超灵敏光流控分子检测系统

主讲人:吴翔,教授

专家介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光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担任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主持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光子学、光微流控、生物医学光子学。

项目简介:项目储备产品线丰富,涵盖蛋白质、DNA、及细菌等生物成分的检测,其原位扫描式光谱仪检测系统为国内首创,填补市场空白,解决了检测仪器的三大痛点:检不出(灵敏度不够)、测不准(精度不够,一致性差)、不通用(各技术平台不通用,导致学习成本、购置及使用成本高昂)。

项目5:宽带太赫兹通信技术

主讲人:余建军,教授

专家介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IEEE国际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会士(IEEE Fellow);获得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次)。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共发表1000余篇论文,连续4年入选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长期从事高速光纤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和太赫兹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项目简介:项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研制高速光信号发生器、多制式毫米波信号发生器、超宽带光子太赫兹源、高速光信号分析仪、多制式毫米波信号分析仪、太赫兹信号分析仪、高速光信号探测基带芯片开发、先进太赫兹器件与宽带实时通信。构建自主可控的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太赫兹通信系统、通感一体、关键核心器件、智能算法,攻克了6G光子、太赫兹无线传输的技术瓶颈。实现在太赫兹频段容量比5G提升10-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