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药学院蒋晨教授课题组

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负责人为蒋晨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主任、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脑靶向、肿瘤靶向等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构建和评价,及治疗机制的研究,包括:①靶向功能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多肽)的设计、合成、筛选;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筛选;③脑、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表征;④基于前药的药物递释系统。

╱ 研究领域 ╱

靶向药物递释系统、创新制剂平台技术


项目一:药物精准递送、药效充分发挥——创新制剂平台技术

╱ 项目背景 ╱

一些重大疾病的相关药物递送策略研发滞后于其药物研发需求。在药物递送过程中,存在药物难以到达靶标、药效难以在体内充分释放、并且对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存在损伤的情况。“制剂平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之一,具有普适性和应用性。

╱ 项目内容 ╱

本项目通过结合疾病病理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药物递送的“创新制剂平台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实验室拥有的“创新制剂平台技术”包含:①多肽偶联药物(PDC)平台技术;②基因药物载运平台技术;③纳米晶制剂平台技术;④胶束,微乳制剂平台技术。

其中,脑靶向药物递送平台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保护(CN201711499279.2、CN202010794010.2、CN202010794025.9、CN202010885155.3、CN202010891830.3、CN202011563294.0、CN202110736040.2、CN202110598058.0)。

╱ 项目总结 ╱

与传统药物递送策略相比,创新制剂平台技术可以将药物准确送达病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另外,针对难治性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过致病机制的研究“定制的药物递送制剂”,可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


项目二: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 可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水凝胶

╱ 项目背景 ╱

外科手术切除是胶质瘤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术后治疗已经被证明是肿瘤复发的机会,也是进一步优化治疗的机会。因此,术后局部给药策略优化对抑制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项目内容 ╱

本项目是一种具有免疫微环境调控功能的、可注射的水凝胶系统,这种水凝胶与脑组织生物力学特性一致,用于胶质瘤临床术后空隙填充,还可按照时间需求进行药物控制释放,协同调控肿瘤术后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对残余肿瘤细胞的杀伤,从而抑制胶质瘤的术后复发。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保护(CN202110598056.1)。

╱ 项目总结 ╱

与传统静脉给药或口服给药相比,水凝胶药物递送体系可以极大的增加药物在靶部位浓度,降低药物对其他脏器组织的毒性,水凝胶的构成原料也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毒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

以上两个项目有合作转化需求,希望与药剂生产、研发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

以上发布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