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立亮副教授课题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李立亮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源性猝死机制及转化,具体包括心源性猝死的病理与遗传机制、神经精神药物心血管毒理与转化等。

至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约3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研究论文发表于Sci Transl Med, Circulation,STTT, Br J Pharmacol, Pharmacol Res, Int J Legal Med等国际主流杂志及法医学顶级期刊。

╱ 研究领域 ╱

心血管毒理学、心血管病理学


项目一:抗精神病药心脏及代谢毒性的治疗靶点

╱ 项目背景 ╱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会引起心脏毒副作用、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综合征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目前缺乏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心脏及代谢毒性的有效治疗策略。临床上病人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时,以停药或撤药为主要应对策略。

╱ 项目内容╱

本项目针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直接心肌毒性和代谢毒性均提供了治疗靶点。课题组通过药物毒性靶点鉴定与功能验证,发现了多个成药性强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心脏和代谢毒性的治疗靶点,可实现对抗精神病药主要毒副作用的临床治疗。这项发现已申请专利保护(申请号为CN201910461453.等)。

╱ 项目总结╱

本项目对抗精神病药临床毒副作用的治疗具有显著价值,希望与医药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


项目二:冠脉痉挛的快速精准诊断

╱ 项目背景 ╱

冠脉痉挛引起的心梗必须及时使用解痉药治疗,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患者会面临迅速死亡的风险;然而此类心梗在临床上鉴别难度较高,因此及时地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 项目内容╱

本项目为诊断冠脉痉挛引起的心梗开辟了新的方法。课题组通过心梗病人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研究,发现了一项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可作为冠脉痉挛患者诊断的指标。

与目前临床常用诊断心肌损伤的指标相比,此项指标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且能够实现快速、精准、无创地检测,适用于社区筛查、临床精准诊断、法医学诊断等多个场景。此项指标及应用已申请专利保护(申请号为CN202110807976.X等)。

╱ 项目总结╱

本项目对冠脉痉挛引起心梗的及时筛查和诊断具有显著价值,希望与医疗诊断相关的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

以上发布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