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负责人余建军,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IEEE国际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会士(IEEE Fellow);获得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次)。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共发表1000余篇论文,连续4年入选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团队长期从事高速光纤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和太赫兹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大容量光通信和超高速太赫兹智能通信感知领域,屡创佳绩,创造多项传输速率和距离世界记录,以post-deadline paper(PDP)形式连续在国际光通信顶级会议OFC和ECOC上发表相关先进成果。
项目介绍:开启6G时代:宽带太赫兹通信技术
项目背景:随着6G时代引领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太赫兹通信以其更高速、更大容量和更安全的数据传输的优势,成为关键技术之一。6G太赫兹通信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满足社会需求、加强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也是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传统太赫兹无线通信存在着超宽带信号产生难、通信距离近、穿透性能差、覆盖范围小、高速实时处理成本高、高频固态器件性能差、算法智能化程度低等系列技术挑战,难以满足6G太赫兹无线传输实用化的发展需求。
项目内容:项目团队聚焦6G太赫兹通信网络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围绕超宽带、大容量、广域覆盖和长距离太赫兹通信传输的需求,构建自主可控的太赫兹通信系统、通感一体、关键核心器件、智能算法,攻克了6G太赫兹无线传输的技术瓶颈。在太赫兹无线大容量、长距离、通信感知等领域数次创造世界记录,比5G提升10-100倍。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光子太赫兹源、基带芯片开发、先进太赫兹器件与宽带实时通信。基于光子太赫兹源,利用宽带的电光调制器以及巨大带宽的光电转换器实现宽带、高质量的太赫兹信号产生;基于FPGA的实时开发平台,项目已经完成了采样速率支持14GSa/s的实时基带处理平台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片与开发的基带芯片,可保障实时宽带太赫兹通信的研发;针对太赫兹传播损耗高的问题,项目自主研发了高增益的太赫兹透镜器件。本项目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项目总结:综上所述,本项目6G太赫兹通信系统为未来6G移动通信、空间通信、大容量应急通信背景下实现高速带宽提供了关键技术,不仅能克服电子器件在带宽等方面的限制,还能与高速光纤接入网实现无缝融合,大大加速太赫兹技术商用化进程。本项目具有合作转化需求,希望与相关单位或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