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转化成果
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克富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刘克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曾历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英国Strathclyde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引进复旦大学至今。现任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分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专委会常务理事。先后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和受理专利30余项。课题组团队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1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人,团队长期围绕脉冲功率、高功率电子学、电磁生物医学等方向开展研究。

项目介绍:固态脉冲功率技术及相关应用

项目背景:固态脉冲功率技术是一种把能量在一定时间宽度上进行压缩并瞬间高功率释放的电物理技术,本质是时域上精确控制能量输出的一种方式,在液体食品灭菌、能源控制、大科学装备以及国防科技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项目内容:

(1)激光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

本项目团队基于自适应门控调节的iToF动态探测技术和SoC架构的三维图像高速处理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远距离探测成像的高功率激光雷达,设备具备更宽的动态探测范围(~100m)、更高的信噪比及更低的功耗等性能优势,且激光雷达在智慧交通、三维测量以及实时测风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关技术已同企业开展合作应用。

(2)高频电场软组织焊接技术

本项目团队搭建了软组织焊接技术实验研究平台,自主研发了全电动式吻合器及其配套小型化电源,成功进行了多例如活体兔子绝育、活体兔子小肠端-端焊接、活体白猪肝脏止血、活体猪体内小肠外翻式端-端焊接等动物实验,设备具备手术时间短、无二次损伤、可重复使用等优势,且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保护。

(3)纳米电穿孔药物递送细胞治疗技术

本项目团队研制的电穿孔脉冲设备,电压幅值上可根据使用输出高达十千伏脉冲,输出脉冲频率上可以1kHz重频输出,10kHz突发模式输出,输出电压、极性和脉宽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调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逆电穿孔药物递送技术可应用于癌症治疗、细胞诊断、基因编辑。设备可结合心电协同,支持上位机通信,满足临床实用需求。

项目总结:本项目具有合作转化需求,希望与相关单位或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