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转化成果
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王思浓老师课题组

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王思浓老师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化学稳定策略的纸质文物和古籍的保护,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古籍保护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及转化、古籍写印材料基础性能的研究、传统手工纸制造工艺优化调控等,至今为止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

╱ 研究领域 ╱

纸质文物多功能保护、手工纸制造工艺


项目一:让“纸质文物”重获新生

╱ 项目背景 ╱

纸张纤维的酸化降解和书画字迹的褪变色已成为古籍、档案、书画等纸质文物保存面临的严重问题。然而,目前使用的纸质文物保护剂的保护方式和功能不足,分散性均匀性较差,保护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完善,且存在对纸张产生二次损害的风险。

╱ 项目内容 ╱

本项目是纸张脱酸和补强的多重保护技术。针对包括酸碱性降解、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纸质文物损毁的复杂因素与多途径,课题组研发了高效、安全、多功能的纸张保护材料,具有优良的纸张脱酸性能和防紫外光老化降解的多重保护效果。

保护材料与技术可分别面向“液相介入式保护”和“固相非接触式预防性保护”,具有防多途径老化降解的综合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纸质文物的使用价值、延长保存寿命。

该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已申请专利保护(申请号为CN202211466816.4,202211675050.0等)。

╱ 项目总结 ╱

与传统的纸质文物保护剂相比,本项目材料合成方法简单,操作方式便捷,性质易于调控,材料均匀分散,不会引起纸张及字迹的颜色变化;还可提供“一站式”保护方案、保护技术和深层次效果评价,满足不同纸质文物的保护需求。

希望与纸质、文档、书籍保护和修复的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


项目二:为“古法造纸”另辟蹊径

╱ 项目背景 ╱

“造纸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物。虽然手工纸在当代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少,但仍具有机制纸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尤其是书画专用手工纸需求可观。

目前我国内陆手工造纸仍保持“师徒传承”的方式,手工造纸过程耗时较长,工序步骤复杂,产率低。

╱ 项目内容 ╱

本项目是以需求为导向、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书画专用皮纸”的全流程工艺研究,课题组拟在传统工艺和工序基础上,寻找植物原料的标准化采集,量化纸浆的各成分参数配比,探索造纸的纤维悬浮工艺,旨在研发出可与传统手工纸媲美的、轻薄、透明、均匀、耐用的机械化的皮纸制造方法和评价体系。目前课题组正在建立手工纸应用的评价标准。

╱ 项目总结 ╱

与传统造纸方法相比,本项目在功能性集成材料、造纸方法的设计与实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纸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希望与纸张制造的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产业化探索。

以上发布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