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科技成果
    • 拟转化成果
    • 已转化成果
    • 获奖成果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地方政策
    • 学校政策
  • 专项服务
    • 科技成果披露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 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经费申请
    • 科技成果转化与专项资金申请
    • 供需对接平台
  • 合作资源
    • 地方研究机构
    • 专利代理合作机构
    •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
    • 创新企业
  • 下载专区
    • 成果转化
    • 专利技术
    • 横向经费
    • 其他文件
  • 首页
  • 搜索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 fdzy@fudan.edu.cn

  •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 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科技成果
    • 拟转化成果
    • 已转化成果
    • 获奖成果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
    • 地方政策
    • 学校政策
  • 专项服务
    • 科技成果披露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 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经费申请
    • 科技成果转化与专项资金申请
    • 供需对接平台
  • 合作资源
    • 地方研究机构
    • 专利代理合作机构
    •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
    • 创新企业
  • 下载专区
    • 成果转化
    • 专利技术
    • 横向经费
    • 其他文件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 拟转化成果
    • 生物医药
    • 电子信息
    • 环境能源
    • 新材料
    • 人工智能
  • 已转化成果
  • 获奖成果
新材料
首页  科技成果  拟转化成果  新材料
  • 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潘翔城研究员课题组
    2023.09.13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潘翔城研究员课题组,致力于将前沿的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相结合,解决传统高分子化学合成中所具有的挑战性问题并开拓高分子化学合成中的相关分支。具体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的可控精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 研究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可控精准合成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 ╱可控聚合、精准合成——创新高分子材料合成平台╱ 项目背景 ╱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高分子化学合成是高分子学科的重要基石,为发展适应时代所需要的高级材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随着双碳计划和环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项目内容 ╱本项目是可控的、精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平台技术。课题组采用创新聚合方法,实现可控聚合、精准合成,在以下领域具有产业化前景:①百万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甲酯,用于自修复的弹性体;②氧引发可控自由基聚合,用于电子皮肤柔性电极;③光催化的硅氢化聚合,用于硅胶3d打印;④硼酸酯类新单体,用于DUV光刻胶。此外,课题组持续探索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已具备生物质单体设计、合成线路设计、多步工艺优化、公斤级批量产品生产的能

  • 走进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陈国颂教授课题组
    2023.08.28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陈国颂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基于糖和蛋白质及其与合成高分子相结合的组装材料研究,开展了糖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引入了在自组装领域未曾被开发的糖-蛋白质分子识别作用和糖化学反应为全新的自组装驱动力,实现了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化学整合与协同,由此获得了可控、可设计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和免疫学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材料。╱ 研究领域 ╱基于糖和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材料项目一:多功能聚糖肽凝胶材料平台╱ 项目背景 ╱生物医用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用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创面愈合、组织工程以及细胞培养等生物医用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化学交联凝胶虽然具有稳定性好、保水性强等优点,但是存在缺乏对生物环境动态适配能力且较难体内降解的缺点,限制了其生物应用。╱ 项目内容 ╱本项目是利用糖和多肽作为聚合物的多功能凝胶。课题组通过设计和调控糖和肽的聚集结构,协同糖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创新地研发了兼具免疫功能和信息功能的聚糖肽凝胶材料。作为一款平台性材料,本项目凝胶可任意成形、快速成胶,粘附性和承压性能良好,还可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凝胶的模量和强度。目前在角膜修复和股骨骨质修复中深入

  • 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王思浓老师课题组
    2023.08.21

    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王思浓老师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化学稳定策略的纸质文物和古籍的保护,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古籍保护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及转化、古籍写印材料基础性能的研究、传统手工纸制造工艺优化调控等,至今为止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 研究领域 ╱纸质文物多功能保护、手工纸制造工艺项目一:让“纸质文物”重获新生╱ 项目背景 ╱纸张纤维的酸化降解和书画字迹的褪变色已成为古籍、档案、书画等纸质文物保存面临的严重问题。然而,目前使用的纸质文物保护剂的保护方式和功能不足,分散性均匀性较差,保护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完善,且存在对纸张产生二次损害的风险。╱ 项目内容 ╱本项目是纸张脱酸和补强的多重保护技术。针对包括酸碱性降解、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纸质文物损毁的复杂因素与多途径,课题组研发了高效、安全、多功能的纸张保护材料,具有优良的纸张脱酸性能和防紫外光老化降解的多重保护效果。保护材料与技术可分别面向“液相介入式保护”和“固相非接触式预防性保护”,具有防多途径老化降解的综合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纸质文物的使用价值、延长保存寿命。该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已申请专利保护(申请号为CN202211466

  • 走进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范仲勇教授课题组
    2023.08.07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范仲勇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结晶过程和机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调控;生物可降解医用聚合物新材料及3D打印植入器件制作工程。近年来,课题组着重关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基新物材料的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的开发工作,与绿色制造和生物医用新材料的社会发展及需求相结合,借助分子设计开发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 研究领域 ╱完全生物可降解医用聚合物材料╱ 项目名称 ╱生物医用材料PLCL以及在心血管支架和骨科植入物的应用╱ 项目背景 ╱近年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医疗方面得到大量应用,聚乳酸(PLA)是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之一,临床应用包括心血管支架、骨修复材料、手术缝合线等。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支架在国内潜在市场规模超200亿,椎间融合器和骨修复支架在国内潜在市场规模超300亿。因此,针对聚乳酸的替代和升级具有高需求和高价值。╱ 项目内容 ╱本项目是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可替代聚乳酸的医用级材料PLCL。相比于聚乳酸,PLCL的优势在于降低了材料的结晶度,提高了材料的降解速度,改善了聚乳酸的脆性;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可通过共聚物组成比例

  • 二维材料的新机遇|复旦大学张远波教授课题组
    2023.07.2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科学 ,作者张远波 阮威等随着传统半导体器件微型化达到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已经走到尽头,传统材料难以满足未来大数据时代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二维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有希望取代传统硅基半导体材料的候选者之一。此外,二维材料也展现出了诸如拓扑、强关联、超导等新奇的物理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这些新奇物性可以被大范围、精准调控。二维材料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绝佳平台。我们的时代是硅的时代。小到可佩戴的运动手环,大到每秒计算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 · 太湖之光,都依赖硅基集成电路进行计算。随着几十年来集成电路的发展,硅基元件的性能潜力已经隐隐可以看到尽头。可喜的是,近年来二维材料的研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芯片发展的新道路。二维材料的基础研究有可能成为破解芯片性能瓶颈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将从半导体行业的历史发展讲起,逐渐为读者展示新型二维材料在芯片制造和基础物理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半导体器件的崛起计算简史:从结绳记事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计算工具(计算机)的发展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中国古代的算盘,再到近代的电

  • 【走进实验室】复旦大学化学系关冰涛研究员课题组
    2023.06.30

    走进化学系关冰涛研究员课题组复旦大学化学系关冰涛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碱(土)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催化应用等方向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的s-区金属复合盐配合物催化应用研究和动力学去质子官能化理念可以为有机合成提供新的途径,为化学工业提供更低成本、更加环保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领域 ╱金属有机化学、碱(土)金属配合物合成及催化应用、氢同位素交换反应╱ 项目名称 ╱高效、安全、经济的氘代化学品合成平台╱ 项目背景 ╱氘代有机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其同位素氘取代形成的化合物。氘代有机化合物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核磁检测、有机合成机理研究、生物医药和光电材料等领域。目前,国内氘代溶剂、大部分氘代试剂,如氘水、氘气、氘代甲醇等基础原料,仍严重依赖进口;传统制备工艺复杂,严重依赖贵金属催化剂、成本居高不下;氘代原料成本较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方法成为限制我国氘代药物、氘代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瓶颈。因此,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的氘代方法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项目内容 ╱该项目属于系列化的创新氘代化学品合成。课题组采用s区碱金(土)属催化技术结合氘气的

  • 走进实验室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商珞然研究员课题组
    2023.06.16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商珞然研究员课题组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多尺度对聚合物及胶体材料在流体和界面的行为进行调控;受到天然材料结构-功能相适应原理的启发,实现有序结构自组装和光电信号的获取及动态响应;以转化医学应用为导向,开发系列微球材料用于生物传感和药物递送。╱研究领域╱生物医用微球╱项目名称╱小“微球”蕴含大能量╱项目背景╱微球是根据高分子等成分的理化特性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备出的不同尺寸和结构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药物开发、化工等领域。微球领域开发门槛较高,尤其是产业化生产环节的壁垒高,目前全球有几十种微球制剂品种上市。在医用微球市场,微球注射剂具有大幅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的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药物剂型改良的重要方向。╱项目内容╱本项目围绕生物医用微球的精准制备、结构控制、表面改性和功能优化开展系列研究。课题组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在核微球的表面包覆一层或多层有机或无机壳层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球形颗粒,对表面做一些修饰,连接探针、生物分子或发光基团,从而实现生物传感。利用光子晶体的基本原理与微流控技术结合,通过胶体颗粒的自组装过程,形成不同颜

  • 每页 9 记录  总共 1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2 跳转到 

联系方式

地址: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 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

邮编:200438

电话:021-31243758

相关链接

  • 复旦标志
  • 校园地图
  • 复旦校历

Copyright 2023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18209-1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52